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部门概况  资源建设  服务指南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5馆藏推荐(十三)| 新书速递

发布时间:2025-10-14   访问次数:

1.《活出最佳自我》

作者:[美]迈克尔·拜尔(Michael Bayer)

馆藏地:第一借阅区

索书号:B821-49/1406

迈克尔·拜尔被数以千计的客户称为 "迈克尔教练",他已经帮助从流行歌星到企业高管的诸多客户成为最佳自我。通过引导他们问自己一系列重要且犀利的问题,他帮助他们看到最佳自我和反自我的真实面貌。作为一名人生教练,迈克尔非常理解我们的挣扎,因为他也曾面对过自己的挣扎,并且克服了它。

《活出最佳自我》将迈克尔教练的所有智慧提炼成一本要点紧凑、道理通透的人生指南,它就是一本“自我成长实用手册”:它会教你如何识别内心的真实需求,如何摆脱拖延和焦虑的困扰,如何在变化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稳定。更难得的是,书中的每一个方法都经过实践验证,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人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也想告别 “将就” 的生活,摆脱 “内耗” 的状态,这本书会成为你成长路上的重要伙伴,帮你把 “理想的自己”,活成 “日常的自己”。

2.《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美] 苏世民

馆藏地:第四借阅区

索书号:F272/478

这是一部投资、管理类图书,是一部关于成功创业的书,还是一部处世哲学。

苏世民创立的黑石集团是全球私募股权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管理公司的巨头。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黑石管理的资金总额超过5500亿美元。黑石集团人均利润是高盛的9倍,过去30余年平均回报率高达30%以上。美国排名前50的公司和养老基金中,70%以上都有黑石的投资。

苏世民以其严谨的投资流程、创新的交易方式、多样的业务领域、做好每一件事而闻名。他以独树一帜的投资原则和管理原则带领着黑石集团一步步成为全球私募股权和房地产投资公司巨头。他花费一生时间去学习、去思考如何成功、如何实现梦想,他将这些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与教训都浓缩在这部书中。

这本书没有高深的概念和理论,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叙述,但其中深藏精妙而深厚的投资管理技巧,以及取得成功的经验与教训,也不乏人生信条、人生感悟。投资、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学生、研究人员、企业白领等大众读者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3.《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创造未来的人.2版》

作者:宁高宁著

馆藏地:第四借阅区

索书号:K837.125/84

特斯拉CEO Zip2、X.com、PayPal、SpaceX、太阳城的创立者,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爱迪生发明奖、霍金科学传播奖获得者…… 作为全球广受瞩目的人物,马斯克身上的标签一直在增加,以至于你很难定义他。 从Zip2、X.com、PayPal,到SpaceX、太阳城、特斯拉,马斯克的每一次跨领域创新,都体现了非凡的智慧。他所开创的事业,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是美国商业历史上不寻常且引人注目的存在,是当代富有远见的传奇发明家和实业家的混合体。他把自己的精力和巨额财富都奉献给了创造一个像科幻小说中的黄金时代一样丰富而深远的未来。

这本书是全球首部埃隆·马斯克授权的传记。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资深科技记者阿什利·万斯与马斯克有超过40个小时的深度对话,记录了马斯克从南非到国际商业世界的不凡之旅。作者深入特斯拉、SpaceX等公司,亲密接触了马斯克的创业伙伴、员工、家人、朋友300余人,真实地讲述了马斯克在创立、运营他那些足以改变世界的公司时发生的惊人故事,捕捉到现实版“钢铁侠”工作和生活的全貌。也揭示了企业家和创业者如何专注于创业本身、同时管理多领域公司,以及如何在与许多竞争对手交手时不断推进企业创新的步伐。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它,这正是马斯克一直在做的。

4.《边界的诱惑:寻找南斯拉夫》

作者:柏琳著

馆藏地:第四借阅区

索书号:I253/560

曾经有一个国家,名叫南斯拉夫。它曾经是世界主义的乌托邦实验场,如今,它的形体已不复存在,却给整个东欧留下幽灵般的遗产。

从2018年到2020年初,作者踏上前南斯拉夫的土地,走入它曾经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与当地人相遇或分别、攀谈或争辩,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代际的记忆,让前南斯拉夫在不同版本的讲述中渐渐浮现。这片土地上的新一代人,该如何消化自己的历史,建造自己的未来?

这是前疫情时代的一次可贵记录。当世界趋于保守、封闭与隔绝,是什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重重边界?打开本书,打破边界,重建人与人的真实联结。

5.《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作者:[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馆藏地:第四借阅区

索书号:I563.45/8

这是一本“能唤醒反思的历史备忘录”。《无条件投降博物馆》以独特的 “博物馆视角”,将 “投降” 这一看似 “屈辱” 的节点,解读为人类文明的 “自我救赎”。书中不仅还原了受降仪式的庄严细节,更收录了战后战犯审判的证词、受害者与加害者后代的和解故事,甚至包括博物馆筹建时关于 “如何讲述历史” 的争议。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和平,不仅需要记住战争的残酷,更需要正视人性的复杂 —— 当你在书中触摸到那些带着温度的历史遗物,便会懂得:“无条件投降”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战争本身,成为人类对 “再也不要战争” 的集体誓言。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让“无条件投降” 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的一句话,而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 “和平起点”—— 读完这本书,你会明白:我们纪念投降,从来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为了守护再也经不起战火的人间。